
- QQ:2296937609
- 电话:+86-0769-83517380-815
- 电子邮箱:angie@goldeneagle-cn.com
-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铁炉坑工业区
- 更多
去近一年中,人们与新冠病毒“相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谡?、消毒液成为必需品,线上购物需求显著增加,不少电商也趁此契机进入生鲜领域开启配送业务。在这些受到广泛关注的趋势背后,其实还有一种品类消费的显著增加——塑料制品。
新冠疫情的?;俅吻康髁怂芰现破吩谌嗣侨粘I钪胁豢苫蛉钡淖饔?。得益于其轻质、易弯曲、耐用、透气性等特点,塑料制成的防护服、手套、口罩、面罩,以及塑胶手套、围裙、塑料袋等专业医务用具的替代品,均在疫情中成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应对疫情,一些国家甚至暂时中止了正在实施的“限塑令”。
来自南非的两位关注气候变化和废弃物处理的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疫情期间,全球78亿人口对口罩和医用手套的消耗量就分别达到了1290亿个和650亿双,这一体量在疫情前几乎难以想象。疫情让我们多消费了多少塑料?
正如上文所说,疫情期间人们对塑料制品的需求集中在疫情防护和在线消费两个方面。
疫情防护对塑料的需求可以总结为个人防护装备消费导致的塑料消费增加。此类消费中所使用的塑料大部分是由聚氨酯或聚氨亚酯(PU)、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氯乙烯(PVC)制成的。其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是很少被回收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又是防护服、垃圾袋、塑料包装、面罩、口罩、护目镜、手套和手部消毒液瓶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数据中,也许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个人防护装备所导致的塑料消费增长幅度。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 的消息,疫情期间,武汉每天产生约240吨医疗废弃物,其中塑料所占比例较大,而疫情前这一数字为每天40吨。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则估计,疫情之下美国两个月的医疗废弃物产量基本等同于疫情前一年的产量。
实际情况下能尽量高效地满足疫情“新常态”的需要。但是,使用焚烧炉不可避免要涉及空气污染的问题,在这方面欧洲国家的做法值得参考。丹麦、芬兰、波兰和瑞典等国有超过50%的城市固体废物和塑料废物均要使用焚化炉处理,为降低污染,所有焚化炉均加装了空气污染控制设备。这一方式既能提高塑料废物的处理效率,也能将燃烧塑料所产生的能量应用到城市管理和产业建设等其他方面。